閱讀重點
🥨 寫在前面
雖然疫情的關係,一定程度減緩了人類的社交行為,但走跳在這個世界中,不得不說社交互動帶給我們的能量,還是很難被取代的。
一段感覺愉快的談話中,對方說出『我們 下次再約』是場面話?還是出自於真心?
即將進行一場重要的簡報,雖然心裡緊張得要命,但該如何表現得有自信、吸引觀眾注意呢?
這些都是我們時常會碰到的問題,《FBI 教你讀心術》作者 Joe Navarro 曾擔任 FBI 探員三十幾年,是公認的非語言行為 (Nonverbal Behavior) 專家,書中的許多案例,讓我們可以提早透過對方的動作觀察出一些端倪,減少折騰許久的心理小劇場;還可以善用非語言行為的小技巧,讓工作、社交手腕大大加分。
看書過程中,心中不時發出『真的耶!我怎麼都沒注意到!』的小驚呼,甚至刻意觀察自己的動作之後,發現真的逃脫不了被說中的命運。
所以接下來的文章我將把重點以人體部位做區分,整理成三的區塊:腳、肩膀與手、脖子,
希望大家邊看時也會在腦中產生連結 🤠
![《FBI 教你讀心術》-身體倒是挺誠實的嘛](https://i0.wp.com/cdn-images-1.medium.com/max/1000/1%2AM7Q9QaJd320HJmc11qKObQ.png?resize=340%2C462&ssl=1)
🥨 最誠實的腳
這倒是令人意外,從沒想過身體最誠實的部位是腳,如果要我猜我可能還會說是眼睛呢!
不過書中提到,「臉」反而是全身最容易愚弄別人或掩蓋事實的部位,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用臉說謊,像是遇到不喜歡的人還要假裝擠出笑容、試圖說些場面話等…,所以如果能夠與人面對面聊天,「腳」就是最容易觀察對方意圖的部位。
當我們面對危險或討厭的事物時,腳會本能地先靜止、然後試圖拉開距離,如果沒有第二條退路,才會準備奮力反擊。
不會說謊的腳尖
當我們與喜歡的人聊天時,兩隻腳的腳尖會朝向對方;相反地,如果我們對對方說的話不感興趣、或面對一個討厭但不能明說的人,通常上半身還會面對對方,但腳尖早已呈現要離開的動作了。
當身處一個聚會,想要加入正在交談中的兩個人,在試圖靠近他們時,雙方腳尖從原本的朝向彼此,到各自有一隻腳轉向你,這就代表歡迎加入的綠燈訊號;相反的,如果他們腳尖維持不動的話,可能就是不想被打擾的暗示囉!
違反地心引力的腳
若一個人站著講電話,腳尖突然往上翹,代表他當下可能聽到好消息了!
因為這種違反地心引力的動作,通常只在我們開心、感到舒適、自在時才會出現。
電影常會有一幕,女主角翹著腳,用腳趾頭讓高跟鞋晃呀晃,也是很明顯的一個例子。
權威的腳
作者曾經教導女警,增加權威感的方式就是將雙腳呈現一點間距(大概像是神力女超人的站姿), 因為併攏的雙腳看起來溫順多了 。
再激進一點的行為就反映在恐怖情人身上,當他們威嚇受害者並堵住門口時,會試圖張開雙手、雙腳呈現大字狀的攻擊性的姿態。
交叉的腳
翹腳(leg crossing)、單腳站立通常出現在我們高度自在、有自信地的時候,因為只用一隻腳平衡,萬一威脅出現的話沒有辦法輕易地原地靜止不動,所以交叉的腳可以視為傳達良好感受的一種方式。
有時候罪犯也會利用這點,當警察向前詢問時,一腳站著、另一腳抵著牆或地板,若無其事地假裝一派輕鬆。
會議中的腳
若一個人站著簡報,當他的腳跟往上墊了一下,代表他特別想強調這個重點;
心理想離開冗長會議的人,他的雙手很可能會放在膝蓋上,握住膝蓋,然後坐在椅子邊緣、搭配身體前傾。
🥨 肩膀與手
對抗地心引力與積極正面的情感有關,興奮的時候,我們揮舞著手臂。
台上的講者若運用許多手部肢體動作,除了展現自信以外,也可以讓聽眾覺得受到鼓舞。
美國知名作家暨肢體語言培訓師 Vanessa Van Edwards 好奇為什麼在類似的主題中,有些演講能夠引人入勝,創造百萬點閱率,但有些卻乏善可陳。當她分析數百場 TED 演講後發現,那些熱門排行榜上講者們的手勢幾乎是一般講者的兩倍(465 次 v.s. 272 次),所以手勢的數量與動作幅度,能大幅影響聽眾對講者魅力和自信的評斷。
反之,當一個人沒有安全感時,他會下意識地押著雙臂,好像提著東西。
被限制的手臂
如果在小孩的身上發現他們見到某個熟人時,會突然出現約束手臂的動作或手臂靜止,則要注意小孩是否有遭到虐待的傾向。
因為受虐兒本能地知道,動作越大,越有可能被注意到,也更有可能成為被施暴的目標,就像動物感受到威脅靠近時,會本能地先暫停動作,把身體縮小,觀察四周。
叉腰的雙手
如果雙手叉腰而且拇指朝後,這通常是一種非常強烈的非言語行為,代表有問題、情況不太好、我堅持立場不退讓;
但假如叉腰時拇指朝前的話,則是出於好奇、不那麼權威的心態。
證人的手
說話時雙手指尖接觸,呈現出三角形的塔狀,會讓別人對我們說話的可信度提升;
但將手指交錯握著,則有暗示信心低落的表象,作者提到法庭上的證人如果有這種動作,很可能會讓陪審團覺得不誠實,甚至聯想到欺騙。
展現信任的手
當我們和他人溝通時,卻無法看到對方的雙手,心理會不由自主地感到不舒服,甚至可能開始產生猜疑。
這其實來自我們古老的原始人祖先,他們無法用言語溝通,要判斷一個陌生人的來意,只能從對方手裡有沒有拿武器來辨別;警匪片電影中,嫌疑人必須展現雙手並高舉著也是同樣的道理。
插口袋的手
(原來手插口袋也有眉角 lol)
通常身分地位高的人,大拇指會從口袋伸出來,代表著信心;相反地,若把大拇指放進口袋,其他四支露在外面,在專業場合中,則可能表現出沒信心、不討喜又偏向軟弱的態度。
握手的藝術
在許多場合中,握手很可能是兩個人真正也是唯一接觸對方的機會,所以我們更該注意握手的禮貌。
有些人習慣「政客式握手」,也就是硬要用左手再覆蓋兩人交握的雙手上方,這有很大機會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握手時試圖用食指碰對方手腕內側這種,同樣也有反效果,作者認為應該儘可能避免。
提到握手,在穆斯林文化中有個牽手現象,兩個關係要好的男性會手拉手展現親近與友好(這我在埃及真看過!),然後伴隨著稱呼對方 Habibi(my love)。
![007 男主角 Daniel Craig 自信插在口袋中的雙手
《FBI 教你讀心術》](https://i0.wp.com/cdn-images-1.medium.com/max/1000/0%2ASNZepDPK7LHRLs-m.jpg?resize=400%2C600&ssl=1)
🥨 安撫你的脖子
在面臨壓力當下、緊張事件發生之後,我們通常做出自我安撫的動作(self-soothe),來達到鎮定、緩解焦慮情緒的目的。
這些安撫行為是不自覺的,可能輕柔按摩頸部、臉部、鼓起塞幫子緩緩吐氣讓自己冷靜下來。最常見的安撫行為是撫摸脖子,如果壓力越大,牽涉到臉部或頸部的動作也會越多。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當我們感受到親近的人處於緊張狀況,會輕輕按摩對方肩頸,協助他們紓壓。
有趣的是,男性與女性在安撫行為上稍有不同,女性偏好把玩衣服、首飾、項鍊、頭髮,觸摸手臂、頸部,特別是用手遮住或觸摸胸骨上凹都很常見;
男性則會出現觸碰臉、用手抓住貼近下巴的的脖子部位、脖子兩側與後方,或是調整領帶、襯衫衣領。
雖然安撫行為不能幫我們解決問題,但可以幫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保持冷靜。
當我們真心感到自在的時候,臉部的肌肉會放鬆,頭偏向一邊,曝露出最脆弱的部位-脖子,
在戀愛中的人們很常會不經意出現這樣的動作,女性在吸引喜歡的對象時,也會有頭微傾、露出脖子看著對方的舉動。
反之,當我們處於不安、緊張、受到威脅或在不喜歡的人面前時,脖子與頭則會維持擺正的姿勢。
🥨 最後
自從看了這本書,我就深深被「非語言行為」吸引住,人類真是太有趣了啦!
講到這邊,大概會有人跟我一樣好奇,那我們有沒有辦法從對方的動作來判斷他說真心話還是假話呢?
可惜的是,連身為 FBI 資深情報員的作者也攤手沒轍,因為說謊的非言語行為是非常難以分辨的,即便 Joe Navarro 這樣的專家成功辨識的機率也就大概 50% 而已 🥺
主要的瓶頸是導致不安的原因有太多可能性,也許對方只是不善於溝通、容易緊張、處在陌生環境中、焦躁反感等等,所以如果發現一個人在交談中做出許多反常地安撫行為,先別斷然認定他在說謊,反過來應該探究並思考為何對方會有這些反應呢?當然,最好的解法就是對方願意主動說出實話囉!
When we study non verbals, it’s not about making judgments, it’s about assessing what this person is transmitting at that moment.
Joe Navarro
我們學習非語言行為,不是為了要做出判斷,而是評估這個人在那一刻所傳遞出的訊息。
最後,這裡放上平時我喜歡看的兩個 YouTube 頻道,分享給對非語言行為有興趣的大家 😊
Joe Navarro 在 WIRED 頻道上的影片
肢體語言專家 Vanessa Van Edwards
🌱 博客來試閱、購書連結:《FBI教你讀心術: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
🌱 感謝你閱讀到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 Share 給你的親朋好友(一起討論有助於感情升溫唷)!讓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