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重點
🥨 Unilever 聯合利華簡介
🟤 歷史
1929 年,荷蘭人造奶油製造商 Margarine Unie 及英國肥皂製造商利華兄弟 Lever Brothers 決定合併,這個被《經濟學人》報導為歐洲歷史上最大的工業合併之一,1930 年 1 月 1 日聯合利華正式成立,並維持英國與荷蘭兩個辦事處的模式。
1941 年正值二戰期間,聯合利華的 Lifebuoy 肥皂在倫敦幫助人們提供免費的緊急洗滌服務。1943 年開始,公司陸續收購了冷凍食品、罐頭食物、冰淇淋,並將觸角延伸到非洲及亞洲。
聯合利華接下來在 1957 年首度推出多 Dove 革命性的新型美容清潔皂,讓分芬成為廣為人知的全球品牌;公司 1971 年收購 Lipton International(立頓)之後,更成為世界上最大茶葉生產商的之一。
現在的聯合利華已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公司之一,每天有 25 億人口使用它的產品(等於全世界每三人就有一人是消費者),公司更積極拓展歐美以外的市場,創造 2020 年營收 58% 來自新興市場的多元銷售管道。
在 2020 年 11 月 30 日,經由股東壓倒性投票結果,聯合利華結束 90 年來的英荷法律結構,正式將集團合併為 Unilever PLC,並將總部設在倫敦、食品和飲料部門仍保留在鹿特丹,原先荷蘭的 Unilever N.V. 公司的美股上市代號 UN 則終止交易。

🟤 Unilever 三大業務部門
聯合利華的業務範圍廣泛,依據營收來源可分為:
① 食品和飲料部門(Foods and Refreshments)
包含冰淇淋、鹹味食品、沙拉醬及茶類…
占總營收 38%
② 家庭保健部門(Home Care)
包含衣物清潔產品、家庭衛生清潔…
占總營收 21%
③ 美妝和個人護理(Beauty & Personal Care)
包含體香劑、頭髮洗護、護膚保養及清潔產品…
占總營收 41%
曾任職寶僑 P&G(#PG)及雀巢 Nestlé(#NSRGY)的聯合利華前 CEO Paul Polman,有鑑於食品的成長性較緩慢,在 2010 年決定將主要重心轉移到具有成長前景的美妝及護理產品。
所以從上圖可以觀察到,美妝和個人護理(綠)在營收中逐漸增加, 食物及點心(紫)明顯下降。
💡 小知識
雖然業務性質不完全重疊,但也是以肥皂起家的寶僑 P&G,自 1930 年進入英國市場開始,就成為聯合利華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
🟤 Unilever 旗下品牌
許多人從小到大用過聯合利華旗下的產品但卻渾然不知,下面就舉了一天的平凡生活讓大家看看家中是不是也中了幾個它們家的日用品吧~
聯合利華的一天
早上鬧鐘響起,睡眼惺忪地拿 POND’S 洗臉,今日要跟新客戶見面想說用 TONI&GUY 造型品烘個頭髮、再噴個蕊娜體香劑出門,趕去捷運的路上經過麥當勞順手帶個滿福堡加立頓熱紅茶。
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先用多芬肥皂洗手消毒、再隨手煮個康寶玉米濃湯充飢,走進浴室發現 mod’s hair 洗髮精沒了,姑且先拿個麗仕沐浴乳充當一下,到了午夜突然想到還沒洗衣服,倒完白蘭洗衣精後才發現錯拿成熊寶貝柔軟精了,但因為眼皮實在太沉重管不了那麼多,就草草擦個凡士林乳液爬上床去睡覺。
有沒有發現好多都是我們從小大大熟悉的品牌呢 😂

🥨 護城河
🟢 通路優勢
聯合利華的產品在各大美妝店、賣場架上都看的到,如果公司推出新產品,只需要提高它的曝光度或增加廣告費用,相對其他較小的品牌來說,可以省去重新和通路商洽談的隱藏成本。
🥨 財報觀察
因為民生用品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市場,加上聯合利華也算是產業巨頭,要有顯著的營收成長是相對困難的,個人對它的期待大概就是穩定、隨著經濟保持緩慢成長即可。
1️⃣ EPS
2016 FY:€1.82
2017 FY:€2.15
2018 FY:€3.48
2019 FY:€2.14
2020 FY:€2.12
聯合利華 2020 年 EPS 稍微下降是原因,起初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消費者被迫關在家裡、飲食習慣短暫改變而造成食品的營收大幅下降,再加上不用出門,對於護髮產品及體香劑這些需求也跟著下降,不過這些狀況都在解禁後慢慢恢復正軌。

2️⃣ 負債狀況
🟤 債務
從 gurufocus 圖表來看,聯合利華的債務在 2017 年有顯著的增加

負債權益比 1.75 也高於 0.5

為了判斷債務對公司是不是負擔
我會再參考債務實際利率( Effective Interest Rate on Debt)、利息保障倍數(Interest Coverage)及債務信用評級(Credit Rating)等指標。
🟤 債務實際利息( Effective Interest Rate on Debt)
目前聯合利華的債務利息大約在 2.42%
這個數字在產業分布上屬於相對正常的範圍

🟤 利息保障倍數(Interest Coverage)
利息保障倍數是息稅前的利潤與付出去的利息費用的比值,用來分析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這個數值越高越好。
目前聯合利華是 13.16,大概可以想成公司息稅前的利潤可以支付 13.16 倍的總利息。
根據 gurufocus 計算,聯合利華利息保障倍數是高於產業平均 9.83

🟤 債務信用評級(Credit Rating)
S&P Global:長期 A+ / 短期 A1
Moody’s:長期 A1 / 短期 P1
聯合利華在 20-F 財報上明確表示他們的目標就是長期維持在至少高於 A/A2 的等級,目前的分數符合公司對自己的預期。
3️⃣ 股票回購
股數(Shares)從 2013 年開始下降,到 2020 年底時已減少大約 10%
另外在 2021 年 4 月公布了 30 億歐元的股票回購計畫,並在 7 月 9 日時已花費一半經費回購 1,946 萬股,占在外流通股數 0.7%。

4️⃣ 風險
🔴 品牌形象、顧客喜好改變
相較科技股、金融股這些受經濟、海嘯影響甚大的產業,民生用品是較穩定(或是無聊的)。
在看完 20-F 年報之後,發現上面所提到的風險主要是跟品牌形象、顧客喜好變化還有供應鏈相關,這部分聯合利華內部已經模擬幾個情況,如果未來真的發生某個品牌形象被重創的時候,公司可以立即反應,降低營利大幅度受影響的可能。
🥨 股息成長
聯合利華自 1999 年開始發股息,
真正股息成長從 2011 年開始,每年公司越發越多錢。

以 2021.7.12 股價 $59.74 計算,目前殖利率 3.33%,
從五年殖利率來看,去年股市大跌的時候有超過 4%,
現在雖然不算高,但也不差。

🥨 估值
以 2021.7.12 股價 $59.74 計算
PE Ratio 本益比
根據 Morningstar 數據顯示,目前的 PE 是 23.8 > 近五年平均 21.3
PB Ratio 股價淨值比
目前的 PB 是 8.62 < 近五年平均 9.36

🥨 未來展望
即便是像聯合利華這種產業龍頭的公司,它們還是追求不斷的創新,配合消費者的喜好開發新的商品、或收購合適的小公司。
2021 年 6 月,聯合利華公布將專注在以下三個科學技術可再生成分(Renewable ingredients)、新世代生物學(Next generation biology)及植物性食品(Plant-based)。
- 可再生成分
這項大概是每個包裝公司都在改變的方向,其中有個蠻特別的是聯合利華在北美推出可替換內芯的多芬體香膏,主打減少 50% 的塑膠還加強保護到 48 小時。

- 新世代生物學
聯合利華旗下的 Olly Gummies, 這個擁有多種口味的營養軟糖,除了內含維生素,在美國被明星、網紅分享用來保養頭髮效果不錯外,甚至還有一款含退黑激素的睡眠軟糖可以幫助晚上入睡(不過因為含有賀爾蒙,在台灣被當作藥品管制)。
2020 年 11 月聯合利華接著收購了 SmartyPants Vitamins,一間總部在美國、製造兒童和成人綜合補充劑的公司,看來對於營養品市場的未來成長性,聯合利華可絕對不想錯過。

- 植物性食品
近幾年植物肉、非乳製品大流行,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飲食,聯合利華看準了這個營收裡面增長最快的業務。
它在 2018 年收購 The Vegetarian Butcher 素食肉品牌開始,除了推出在家料理的產品外,也積極與 Burger King 合作,將素食漢堡從歐洲市場大舉進軍到亞洲。
公司預期 2025~2027 年間植物性食品及奶製品將成長到每年 2 億歐元的銷售額。

🌱 參考資料 Sources:
🌱 感謝你的閱讀,本人不是投資專家或從業人員,只是熱愛看書、看財報,透過研究公司了解背後的商業模式,並分享出來提供一個選股靈感,上述內容絕對不是投資建議,聰明的投資人可視本身投資習慣及經驗調整 Portfolio!
🌱 感謝你閱讀到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 Share 給你的親朋好友(一起討論有助於感情升溫唷)!讓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