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重點
📖 前言
「十年,一份穩定的工作,3,823 天 ——
我決定向熟悉的生活說再見,選擇跟隨內心的指引,踏上一條未知,同時也充滿希望的道路。」
距離上次更新部落格已經快半年,這次重新坐下來、打開電腦,進入心流的感覺有些陌生,卻也熟悉。
2025 年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人生轉捩點。
從年初到現在,生活發生了許多變化。
農曆年,去了一趟美洲,踏上存在夢想清單上已久的瓜地馬拉。
回來後,我遞出了辭呈。
緊接著是整理、打包,準備搬家。
4 月中旬,我正式離職了。
隔週,我飛往清邁,給自己一段深度沉澱的時光。🧘♀️
一些人們知道我離職,會露出驚訝的表情,問我為什麼要放棄一份有穩定薪水、休假福利,又被社會認可的工作?
當他們進一步得知我沒有找下一份工作的計畫,更是睜大了雙眼,覺得不可思議。
我想,換作是幾年前的我,聽到有人這麼做,也會很驚訝吧。(笑)
那個離職的動機,
其實從好幾年前就悄悄地在心中萌芽了…… 🌱
🌱 轉變的起點:一段關係的結束,一本書的開始
時間線要拉回到 2021 年中。
那時,因為一段關係的結束,我開始認真思考:要如何才能遇見適合的對象?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七週遇見對的人》這本書。
當時的我主要閱讀的內容都與投資理財、心理學相關,《七週遇見對的人》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靈性領域的書籍。
書中每天都有一個練習功課,有些甚至需要花時間深入探索童年記憶。
那些練習並不簡單,雖然我沒有天天連續執行,但每一次我都很認真地照著指引去感受、去內觀。
就這樣,在花了半年時間做著一個個的功課後,我遇見了現在的伴侶。
那是人生中第一次,真實地感受到 —— 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在聆聽著我、並給出適切地回應。
隔年,我接觸到「希塔療癒(Theta Healing)」,一種靈性學習。
雖然我的大學與工作背景都與工程有關,聽起來似乎要用很多理科腦,但我一直以來卻是個非常注重感受的人。
外人從表面來看,會感覺我的生活過得還不錯。
但我知道,在更深的層面,腦中總是不間斷地有聲音在浮現 —— 工作無法帶來的心靈滿足、對未來的懷疑、對人生意義的困惑、還有又多又雜的焦慮與恐懼。
這些聲音有時很小,小到我可以假裝它們不存在;但有時卻大到足以淹沒我,讓我無法忽視。
我開始學習療癒,是因為我想擁有一個讓自己可以過得更快樂、情緒更穩定的工具。
就這樣,我陸續上了好幾堂希塔療癒的進階課程,開始療癒自己的童年創傷,學習原諒、寬恕與感謝,到見證著自己顯化出許多美好的人事物來到生命中。

💡 一句話讓我醒來:「如果錢不是問題,你會怎麼過生活?」
2024 年 4 月最後一周的星期四,
(寫到這邊我才意識到 —— 4444!如果你也熟悉天使數字,那是一則來自宇宙的訊息~)
那天如往常,我下班後開車返家途中用手機撥放著 podcast,剛好點到 劉軒的 How To 人生學。
那一集的來賓是 Will 黃士豪,他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
他曾背負家庭千萬債務,後來透過財商思維翻轉了家中命運,甚至創造出上億資產,現在正經營著自己熱愛的志業,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Will 在節目中說到的一句話打中了我:
如果我們可以按部就班,用對的方法、對的思維配置理財,只要一個人沒有太離譜的狀況發生,這輩子要累積到台幣六千萬以上基本上都是沒有問題的,是一定可以的。
所以,我要大家思考,如果你只需要每個月三千塊,就可以有六千萬甚至破億的身價,你會怎麼看待你的生活?你會怎麼重新選擇你的工作?會從新怎麼 Value 你的家庭、你的健康?
聽到這句,我的內心出現了一連串的反問:
『如果錢不是問題,我會怎麼過生活?我還會選擇現在的工作嗎?
對我來說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我會如何安排它們?』
我決定去買他的書《這輩子賺多少才夠?》來看。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對我而言,像是壓垮心中駱駝最後一根稻草般的存在。
我突然發現:我沒有活在自己理想的生活裡,真的只是因為「錢」嗎?
還是,其實我在害怕變動、害怕不確定的未來、害怕沒有跟隨社會主流的價值觀?
我打開 Excel,開始一項項列出收入、支出與資產,
然後,我下了這個決定:
——「我要離職!」
👣 朝聖之路上的眼淚與啟發
即使 Excel 裡的數字顯示,我可以維持基本生活一段時間,
但腦袋裡對金錢的不安、對未來的焦慮,仍不時襲來。
時間點說來也巧,在我立下離職決定沒多久,我剛好要出發去走朝聖之路。
七天的徒步旅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足以讓我體驗到另一種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簡單與純粹,
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心靈滿足。
記得有幾次走在路上,內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淚水會從眼角悄悄滑落,那是來自靈魂深處的感動,是與造物主連結時的悸動,也是對生命的真實喜悅。
我曾經以為,懂得「生活」的人,就是要定期吃大餐、買新衣、上髮廊。
但在朝聖之路上,我只有幾件衣服,每天必須用手洗,不然後天會沒乾淨的穿。某天我吃著超市一歐元的 salami,加上前一晚剩下來的烘蛋,卻被那股平凡的滋味感動到。
我才發現,原來我需要的,其實這麼簡單。
有些人會帶著問題走上朝聖之路,並在途中找到答案;
我則是帶著離職的決定上路,並在途中感受到來自宇宙的肯定與支持。
這段旅程讓我真切體會到,人生不必擁有很多才能幸福。
真正的喜悅,來自內在。

⚡ 被雷電喚醒的生命提醒
回台灣後,我決定正面面對那些來自腦海的焦慮聲音。
The only way out is through.
Robert Frost,美國詩人
我持續運用療癒工具去探索焦慮與恐懼背後的原因,
我知道,這些聲音來自過往的記憶,正在等我去看見、去理解、去釋放曾經的誤會。
靈性探索就像是為自己點起一盞盞的燈,照亮我內心那些還沒好好接住的情緒與經驗,也讓我更加篤定,我可以為自己活出另一種人生可能。
當時的我,原本計畫將離職時間訂在 2025 下半年,
主要是為了讓腦袋有充裕的時間去接受要離開十年工作這項轉變。
但某個颱風即將來襲的上班日,
我和主管因為要參加外單位的會勘,需要搭船前往集合地點。
當時風勢漸強,冒著滂沱大雨,我們仍啟航了。
沒過多久,天空劃過一道閃電 ⚡,雷聲隨即轟隆巨響。
我嚇了一跳,這時的水面被霧氣覆蓋,船長幾乎看不到前方的路。
我的內心升起一股強烈的恐懼,腦海閃過幾個念頭,如果被閃電擊中了怎麼辦?如果視線不佳撞上了岩壁怎麼辦?
我閉上眼,向造物主祈禱。🙏
同時請祂告訴我,這份恐懼要我學習什麼?
很快地,一則訊息浮現:
——「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我會不會有遺憾?」
然後,我意識到在生命前面,時間是虛幻的,
我不需要堅持原訂的計畫,我想提前離職。
🧹 整理,是為了迎接下一章節的人生
時間推進到 2025 年 3 月,也就是我離職前的最後一個月。
我要從工作的城市搬回家,
這也意味著 —— 得整理房間。
整理,一直是我從小就排斥的事。
雖然麻理惠的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早在五年前就已經躺在我的閱讀清單中,但過去我總是提不起勇氣翻開它。
搬家代表著:清理、打包、移動。
面對堆積如山的雜物,我終於無法再逃避「整理」這件事。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意外地幫助我,清理了許多買來卻從未穿過,或是十幾年沒用卻一直捨不得丟的衣物。
過程中,我體會到 —— 整理其實就像是一場人生縮影。
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衣服(或是職業),未必真正適合我們。
而曾經合身的,隨著成長與心態變化,也可能不再符合當下的自己。
以前,我常打開衣櫃,對著滿滿的衣服嚷嚷:「怎麼都沒有適合的衣服可以穿?!」
現在我明白了,衣櫃需要被整理。
把不再適合我們的衣物清理掉,或送給需要的人,才能讓打開衣櫃的時候,映入眼簾的全是自己喜歡的選擇。
人生也是如此。
這份曾經給我穩定收入、帶來成長與學習的工作,現在即將成為章節的最後一個段落。
我由衷感謝它的陪伴與歷練,
若沒有這段旅程,我不會成為今天的自己。
離開,不是逃避,
而是一種成長後的轉身。
面對離開,我只有全然的感謝。

🌟 當我張開雙臂,迎接生命的禮物
離職後,要做什麼呢?
有時候,這個聲音來自腦中;
有時候,來自好奇的他人。
今年四、五月,我給剛離職的自己送上一份禮物:一趟旅行 ✈️
其中,我在清邁山上的 Pa Pae 冥想中心待了三個禮拜。
每日誦經、冥想,活在大自然中。
那是一段靜謐而充滿力量的時光。
在那 21 天裡,我感受到與走在朝聖之路上相似的喜悅,但這一次 —— 那股喜悅更深刻,也更持久。
那是一種靈魂層面的滿足,
是全然為了自己而活的踏實感動。
在這幾年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清楚地看見,
我對「活出身心靈平衡」有著一股腦兒栽進去的熱情。
我知道,這會是我這一生持續探索的主題。
同時,旅行也帶給了我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流,常常為我帶來靈感與啟發。
在我的藍圖中,有時候,我會出現在東南亞的某個角落;
有時候,我會回到台灣的家中充電。
再過一陣子,也許又會出現在另個我喜歡的地方,好好生活上一段時間。
未知的未來,對現在的我來說,不再是恐懼,而是一種興奮、期待,與美麗的驚喜。
我選擇張開雙臂,以開放的態度迎接所有適合的可能。
一段旅程的結束,正是下一段旅程的開始。
我們都知道,終有一天,生命會回歸自然的懷抱,
那麼,何不在這段過程中,好好享受 每一份 來自靈魂的禮物呢?
😊
願每一位讀到這篇文章的你,
都能在自己的旅途中,找到那道屬於自己的光。
滿懷信任與勇氣地,走向它。❤️✨
With love and clarity,
Cl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