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重點
🥨 寫在前面
2022 年 2 月 19 日我參加了人生第一場簽書會活動,而作者是 42 歲財富自由、既成功又極具影響力的暢銷書作家-愛瑞克。
整場一個多小時的演講讓聽眾我如沐春風,他對人生的領悟力,從看書過程的驚艷,到親眼見到本人後變成了濃濃的敬佩。敬佩愛大在功成名就的光環下,還保有如此 down to earth 的親和力,他的真誠、樸實、幽默感還有致力推廣閱讀的行動,完全成為我心中的目標典範。
這個世界上聰明有能力的人多到不勝枚舉,市面上也有為數龐大的書籍分享成功人生的心態,那《內在原力:9 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與眾不同地方在哪裡?
這邊我想分享閱讀書籍與聽完愛瑞克演講讓我產生的 3 點強烈共鳴:
🔹 作者對品格的重視
🔹 提出實際可行的反饋機制:除了「利他」,更要創造「共贏」
🔹 強調以終為始思考模式: 未來一直都在,只是樣貌不會一樣,而「目標」與「初心」就是關鍵。
另外,這本書的設計也是非常特別,我第一次遇上可以倒著讀的書籍,這是作者特別為內向者量身訂做的,對於同為高敏感人的我,只能為愛大的貼心給出 100 個讚了 👍🏽👏🏽

點我試閱
🥨 7 個觀念邁向成功人生
1️⃣ 經營自己
擁有良善的品格
堅持做對的事,而不為了圖取短利而危害了自己的誠信與聲譽。
具備以終為始的思維
普通人思維:Have → Do → Be 或 Do → Have → Be
普通人會先想「現在有什麼資源或技能」再來決定「能夠做什麼工作」,或是先做了某個工作然後賺取薪水或年資,最後就順理成章繼續做到退休。
成功者思維:Be → Do → Have
卓越的人士剛好顛倒,他們會先思考自己的夢想、目標以及「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接下來「該怎麼做」,並朝著擬定的計畫執行,最終在嘗試過程中得到他所需要的一切。
人生有大大小小的選擇,當我們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如何往下一步的時候,不妨思考「如果是查理.蒙格(心中想成為的典範),他會怎麼做選擇?」,認真看待每次的重要決策,因為決策品質將大大影響我們的未來。
人們一生的路徑,就是由大大小小的選擇所構成,我們的決策品質,決定了人生品質。
《內在原力:9 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2️⃣ 人生的 3 種工作
書中提到,倫敦商學院創辦人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認為,一個人必須要同時從事 3 種工作,才能兼顧薪水與心靈,走的長久。而這 3 種工作分別是:
- 有金錢收入的工作
多數人從事的工作,為了維持生計並擁有足夠資金支持自己從事其他興趣。
- 無償的工作
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或能力協助他人解決問題,奉獻自己的時間、金錢或技能,例如幫親朋好友做事卻不收取酬勞或不定期從事志工活動。
- 自我實現的工作
每個人心底都有「希望自己未來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那種憧憬和理想,它是我們的熱情所在,即便沒有收入也會持續做下去的工作。
我利用空閒時光在部落格分享讀書心得大概就是在自我實現,雖然要佔據不少假期卻也樂此不疲。
3️⃣ 助人的同時,也保有自己的能量
當親友深陷泥沼中,我們多半會想要幫他脫困,但當對方根本不想被救甚至自願越陷越深,這時岸上的人若還奮不顧身死命拉著手,最後很可能也跟著被吞噬了。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看到親人把大筆錢丟進資訊不明的金融商品,還是聽到好友傾訴交往對象是恐怖情人又分不掉,會覺得自己有責任要讓他們看清事實,不斷苦口婆心勸說、花了大把時間及心力,卻不見情況好轉,最後自己身心俱疲還惹得一身腥。
這裡作者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利他共贏,而「共贏」更是這四個字的關鍵。
不論在職場上又或是家庭、朋友關係中,我們都需要學習辨識自己的能量流動,與怨念不停地「黑洞人」(會一直吸取你能量的人)保持物理距離,並主動接近帶給你更多正向能量的人。
這樣做聽起來好像不近人情又勢力?
其實不會的!
華頓商學院教授 Adam Grant 建議可以從「懂得保護自我的給予者」(self-protected givers)做起,也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界線在哪裡,並優先選擇自己只要投入少數資源,對方就能產生大幅度影響的事情開始著手,這樣不僅我們能夠在助人時產生成就感,同時也能避免被掏空而無法持續持續幫助他人。
真正的利他,不能純粹是為了當下討好別人,而是要站在更高遠的角度來衡量。
《內在原力:9 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4️⃣ 成功之道
這裡我非常喜歡書中的解釋,以下就直接節錄分享給大家 😎
成功者通常是找到自己「天命」的人,也就是「熱忱」與「能力」交集所在:往往是「熱忱」接近一百分的地方,打從自己內心覺得非做不可,無須任何外在獎勵也會廢寢忘食、奮不顧身完全投入的領域,而且很容易可以長時間自發性專注;通常也是能力在 80 分以上,能夠表現明顯優異出眾的領域,只要花時間多加以精進、磨練,往往會達到接近一百分的水準。
《內在原力:9 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天才是放對地方的普通人,普通人是放錯地方的天才。
成功大學教授洪瀞
5️⃣ 推銷自己、建立人脈
- 過去的成功方程式
成就=熱忱 X 能力
- 新世代的成功方程式
成就=熱忱 X 能力 X 思考方式 X 人際槓桿
在前一點提到了成功的前兩項必要條件是「熱忱」與「能力」,但想要讓自己的作品、商品發揮影響力,就必須再加入「思考方式」及「人際槓桿」。
思考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具有正面的態度。
只有意念認為自己卑微的人會導致卑微,意念積極上進的人沒有一個人會卑微。
《內在原力:9 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你若擁有強烈的上進心,周遭的人一定都感覺得到,這是隱藏不住、騙不了人的-因為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而上進心也是內在原力發揮的另一個重要關鍵。
人際槓桿,也就是選擇我們所站的位置。
心態對了,自然會吸引頻率相近的人,當然選擇主動出擊、善用網絡的力量才有更多機會被貴人看到,剛開始可以先從加入中大型社群開始,多發表優質的內容、積極與成員互動;如果能夠建立自己的社群(臉書粉絲團、YouTube、部落格等)更好,因為這才是真正養出鐵粉的關鍵。
另外,主動發起活動也是凝聚向心力的好方法,在還沒有機會發起活動時,不妨主動參與類似主題活動,好好觀摩主角,累積自己未來的能力。
很多人對人脈會有一種誤解,覺得社群上朋友滿天飛就是人脈,但對作者來說,人脈是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那些願意站出來幫助你實現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效人脈。
6️⃣ 扭轉工作的不快樂
書中提到,職場上許多人不快樂的主要原因有 2 個:
① 只為了薪水而工作,沒有熱情
② 工作上的壓力(包含負能量同事)影響了自己的心情
對於沒有熱情的部分,可以參考 2️⃣ 如何擁有心靈富足的工作,也許現階段我們暫時離不開有薪工作放手追求夢想,但可以利用下班、假日時光嘗試新事物,找出「自我實現的工作」。
至於工作上的壓力,我特別喜歡愛大在其中一個章節結束的練習題:
找出職場中你所遇到的「壞人」或自己不喜歡的人,花一些時間去觀察對方有哪些好的行為或特質?並列出 3 項你欣賞的或自己欠缺的點,努力讓自己在這方面做得比對方更好。
一位不做事又愛在主管面前邀功的同事,雖然令人想翻白眼,但他的強項是懂得察言觀色、快速抓到老闆喜好,我們可以學習他的敏銳觀察力;
每天嘴巴老是在碎念工作壓力大的惱人同事,在你請教他某個問題時,他會突然變得很熱心,分享所有該留意的細節,我們可以學習他在專業領域上的深度。
轉個念,再怎麼討厭的人我們都能夠從他們身上找出可以學習的地方!
7️⃣ 財富自由的意義
財富自由不是人生真正的目標或終點,而是起點,真正可以「做自己」的開始。
《內在原力:9 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最後,當然要談談財富自由這件事。
現在的社會,財富自由儼然成為一個口號、每個人的終極目標,但真的財富自由了,人生就會突然心靈富足嗎?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財富自由,是不是只能工作到屆齡,委屈自己一整輩子呢?
在作者愛大身上,我看到的財富自由 ≠ 不工作,他寫書、他在社群網站上認真回復讀者的問題、他到處演講推廣閱讀與成功心態,做著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我想這就是他的使命,也就是「自我實現的工作」。
在我們財富自由之前,可以問問自己到時候會想做哪些事情?是環遊世界、花時間陪另一半與小孩?還是做公益、在美術館擔任志工?
然後開始著手執行一小步計畫,至少在煩惱明天與意外誰先來之前,我們已經努力地把人生過得盡可能沒有遺憾 🥰
The real fulfillment in life is to understand and accomplish the reason of our existence!
人生真正的滿足感來自於理解並成就我們存在的理由!
🔗 延伸閱讀
🌱 博客來試閱、購書連結:《內在原力:9 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 感謝你閱讀到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 Share 給你的親朋好友(一起討論有助於感情升溫唷)!讓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
shuai
感謝分享,最近也在看這本書 ^^
Clare
不客氣,希望你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