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重點
🥨 寫在前面
既前一篇《哈佛✕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你還陷在感情盲點中嗎?整理出三大感情傾向之後,認為洛根.尤里(Logan Ury)寫的這本書實在值得再發一篇文章,所以特別又整理出「如何分辨長期伴侶特質」和「有效提問:提早意識雙方相處模式與價值觀」這兩個部分。
噢!在繼續閱讀之前,有個迷思必須要先打破一下 😂
浪漫愛情電影中多半會有一幕是這樣,男主角見到女主角的剎那,時間好像突然靜止,男生眼裡只有女生,然後心中接連會迸出一個聲音:『就是她了!』
人生真是美妙!
可惜的是,這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機率非常低,
不過沒關係的,
『遇到對的人就會知道』『有怦然心動的感覺就代表可以往下走』
這些在作者長期觀察下來都是普遍的愛情迷思,更多的關係是透過長期相處、感情培養、刻意經營來保鮮!
” But we have chemistry, why the relationship isn’t working? “
(但是我們有火花呀!為什麼這段關係無法走下去?)
這也是不少人會遇到的問題,作者自己也曾有類似的經歷,體驗到怦然心動的感覺時,誤把只適合「短期伴侶」的對象當成可以長期交往的人。
那該怎麼偵測「長期伴侶」的特質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There are two kinds of sparks, the one that goes off with a hitch like a match, but it burns quickly.
Timothy Oliveira
The other is the kind that needs time, but when the flame strikes… it’s eternal, don’t forget that.
有兩種火花,一種順利到就像是個完美的組合,可是它熄滅得很快;
另一種需要時間的醞釀,不過當火焰開始燃燒時……它是永恆的,別忘記了這一點。
🥨 長期伴侶的 6 大特質
當過度關注某件事情或高估某項因素的重要性,導致對未來預測失準的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聚焦錯覺」(Focusing Illusion)。
以下列出作者認為較常見的擇偶條件「聚焦錯覺」,以及 6 項長期關係經營的伴侶特質。
🟠 可能沒那麼重要特質
1️⃣ 金錢
書中提到研究結果,低收入情侶對感情關係的滿意度,遠低於中收入的情侶,他們不快樂的程度相當於離婚前幾個月的情侶。
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行為經濟學家 Daniel Kahneman 與 Angus Deaton 共同研究發現,年收入七萬五千美元能獲得最大的快樂,超過這個數字之後,情緒幸福感(emotional well-being)就不再隨年薪增加而增加,甚至還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所以囉,越高的收入不代表快樂感會成正比!
2️⃣ 外貌
雖然研究顯示長得好看的人在大家眼中更具有說服力、值得信任、聰明等優勢,甚至收入較高。
但我們忽略了人是容易習慣的動物,即使和最好看的人結婚,新奇感也會隨著時間而遞減。
3️⃣ 和自己個性相似
西北大學教授兼婚姻專家 Eli Finkel 提出「對感情關係的滿意度或幸福感,和個性相似程度之間並沒有關聯。」
作者建議不要因為對方個性和自己不同而把他們踢出約會名單,加上個性互補的情侶,遇上難題時一方可以尋找解答、另一方給予支持,反而形成巧妙地結合。
4️⃣ 共同興趣
興趣不同沒關係,只要在各自追求興趣的同時,願意互相給予空間和自由,並一起為彼此的關係做出貢獻,才是真正的關鍵。
💡 對於共同興趣的重要性,看看身邊的親友,覺得重要的與不重要的各自都有擁護者。之前看了《孤獨的冷漠》一書提到,對於逃避型人格來說,藉由共同興趣發展出來的感情關係會更長久。
🔗 《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人格的3種婚姻模式
🟢 比想像更重要的特質
1️⃣ 情緒穩定、心地善良
兩個人的情緒穩定程度越高,感情關係的滿意程度和穩定度就越高。
善良的伴侶擁有同理心,願意支持你的選擇,而「關懷、同理」正是長期關係的成功關鍵之一。
如何觀察?
🔹 注意他們如何對待與他們沒有利害關係的人,最常聽到的觀察標的就是服務生、路上的小貓小狗、會不會主動讓位給有需要的人…等。
🔹 面對高壓環境時,他們是驚慌失措的做出衝動舉動,還是保持鎮定、思考後才行事?
2️⃣ 忠誠心
願意同甘共苦的伴侶,忠誠心是關鍵。
美國長期治療乳癌的醫生羅賓.荀塔勒 (Robin Schoenthaler)在她的 20 年診療過程中觀察出尋找忠誠伴侶的奧秘,與其找個擁有高級釣竿的伴(意味專注在表象條件)『你應該去找一個會在癌症診所幫你拎包包的人。』
如何觀察?
🔹 他是否有來自人生不同階段的朋友?他如何對待與朋友間的友誼?
3️⃣ 成長型思維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伴侶在遇到問題時,會願意面對、並尋找改善感情關係的解決方案。
🔗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近期有感:專注、對的頻率、成長心態
4️⃣ 能引發出你最好的一面
與他們相處時,你感到自在、有自信。
相反地,toxic relationship 會讓你感到自卑、沒安全感、自我懷疑。
如果想要讓伴侶感到自信,作者也提出一個小撇步-向對方尋求建議,並採用他們的意見!
如何觀察?
🔹 和對方相處完後,詢問自己有什麼感覺?是讓你感到充滿精神,還是像洩了氣呢?
🔹 如果不是很確定的話,不妨帶著他與(願意說真話的)好友見面,在事後問問他們『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你覺得我和他相處時,是怎樣的人?』
5️⃣ 處理爭執的能力
根據長期深耕婚姻領域的美國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所做的研究發現,情侶間相處所產生的問題分為兩類:可解決的問題 vs 常態性問題
統計顯示大概有 69% 感情衝突是屬於常態性問題,也就是無法解決而且會永遠存在的問題,像是一方喜歡出去玩,另一方喜歡在家;一方愛乾淨,另一方生活習慣髒亂等等;一方視準時為守則,另一方喜歡拖到最後一刻再出門…等。
遇到這種情況時,作者建議我們的目標不是試圖說服對方改變,或是要求彼此做出妥協,反而是找到有效的方法和不同的想法共存,像是習慣早到與遲到的伴侶組合要一起出國時,他們可以各自搭車,到機場再會合。
目標不是找到一個不會起爭執的伴侶,而是找到一個善於處理爭執的伴侶,一個不會令你擔心吵架後會結束關係的伴侶。
《哈佛✕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
另外「修復關係的能力」也很重要,能夠用幽默或圓融的方式打破緊繃氣氛,就可以避免架吵更兇了~
如何觀察?
🔹 吵架時,你能清楚表達自己的心聲嗎?你的聲音有被對方聽見嗎?對方有沒有透過修復關係的作為來緩解不同想法?
6️⃣ 共同做出困難選擇的能力
這個只能直接進到壓力測試法一探究竟囉
如何觀察?
🔹 在兩人遇上共同挑戰時(出國旅行迷路、開山路遇到車子拋錨…等),多加留意問題排解的過程,是其中一方主導、另一方配合呢?還是兩人都想逼對方照自己的方式做?
🥨 有效提問,提早意識關係進展
在書本最後幾個章節,作者列出在結婚前建議要詢問自己、並與伴侶坐下來深度對話的數十個問題。
但考慮到現實面,人們會因為過去已經投注時間、金錢及心力在某段關係,沉默成本(sunk cost)導致捨不得離開無法遇見未來的關係。
所以,接下來我想列出幾項個人覺得蠻重要的問題,
也許平時相處時就能反問自己或和對方聊聊,除了讓雙方更認識彼此外,也能及早意識到關係的走向 😊
🟤 詢問自己
- 對方比較像短期伴侶還是人生伴侶?他會和我長久交往還是只想短暫玩玩?
- 對方會和我一起成長嗎?
- 對方會引發我的什麼性格?
- 我會不會想和對方分享好消息?
- 我能不能想像,和對方一起共創未來,走過人生的重大里程碑,例如買房子或建立家庭?
- 對方能不能和我一起面對困難的選擇?
- 我們能不能有效溝通、有效爭吵?
🟤 雙方一起討論
- 遇到事情時,你可以放心和我討論嗎?
- 在這段關係裡,你覺得你可以做自己嗎?為什麼呢?
- 你覺得我們的關係中,有什麼需要改變的地方嗎?
- 你想生小孩嗎?你覺得要如何分工照顧孩子和家事?
- 財務想法
◽ 買車、買奢侈品的預算上限是多少?
◽ 有學貸、卡債嗎?
◽ 有買房的計畫嗎?你期待如何分攤房貸呢?
最後,
還是要再推薦一下《哈佛✕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這本書,如果尋找合適的伴侶是你們人生的其中一個目標,那千萬不要錯過了!
(我想假如這本書不夠好的話,Ali Abdaal 應該也不會推薦 哈 😂
我們不一定天生就懂得如何處理情感的事,加上學校又沒有這門課,
不過只要願意,靠著後天學習、trial and error,相信你們會越來越喜歡不斷在進步的自己 💪
Whatever he had found, it made him a better person. Maybe that’s what love was, finding the person who brings out the best in you and eliminates the worst.
Diana Holquist
無論他發現了什麼,這都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或許這就是愛情,找到那個能激發你最好的一面,並消除最不好一面的人。
🔗 延伸閱讀
🌱 博客來試閱、購書連結:《哈佛✕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
🌱 感謝你閱讀到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 Share 給你的親朋好友(一起討論有助於感情升溫唷)!讓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