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重點
🥨 寫在前面
前陣子上完大人學的週末兩日課程,引起我對如何聊天這件事感興趣,為什麼有些人很會聊天,有他們在的地方都不會冷場;為什麼有些人被稱為句點王,聊兩句話題就讓人想飄走;或是那些好像蒙了一層面紗的神祕人士,怎麼聊似乎都看不透、無法拉近距離。
在博客來上瀏覽說話書時,看到諮商心理師瑪那熊(陳家維)的《一開口撩人又聊心》,老實說這書名實在不像我會有興趣的那種,但看在留言有兩則似乎是男生的五星評論,就姑且給它一個機會。
不翻開則以,一看二、三十頁就驚為天人,等不及整理心得和大家分享!雖然書名乍聽之下有點像是給男生看的書,但個人認為不論性別,只要對「如何聊天」有興趣的,都非常適合來閱讀~
以下就挑出印象深刻的部分分享,並加上信手拈來的案例增加融入度 哈
🔗 作者網站 Hello!瑪那熊心理師、YouTube 頻道
🥨 事前心態建立
我們與人聊天或多或少都抱著一些期待,微小至打發時間、在聚會中不會顯得太孤單,若遇到有好感的對象,可能會想要深入認識對方、發展進一步的關係。
當期待太高,最後如果沒有達到,心理難免會有失落感;反之,完全不抱期待,這樣聽起來又太佛系了一點 😅
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讓我們能享受聊天的過程,也不會在話題終止後產生悵然若失感呢?
作者提出「設定合理期待」的建議
在和他人相處前,先設定出一個合理、不至於好高騖遠的期待,把握循序漸進、彈性調整兩個原則,有意識地了解兩人的互動過程。
那如何知道這個期待是否合理呢?
舉例來說,朋友介紹了不錯的對象,準備第一次見面時,
目標1:希望對方立刻喜歡上你
目標2:想要引起對方的好奇心、持續地和自己聊天
再進階一點,與有好感的對象初次約會時,
目標1:想要對方答應交往
目標2:和對方自在、愉快地相處,埋下第二次約會的伏筆
上面的例子中,如果選擇目標2作為較合理的期待,就不會做出在約會結束前,唐突告白讓對方驚嚇的舉動,避免尷尬的窘境。
在「設定合理期待」時,除了靠過去經驗的判斷,還可以觀察互動中的「友好指標」有意識地做出調整,這個部份我們將在後面 🥨 判斷友好指標 揭露更多 😎
🥨 讓話題不間斷的技巧
聊天初期目的在於「建立共通性」,從相似的故事、習慣中增加熟悉感,並經由分享個人經歷、心情,拉近彼此的距離。
通常我們在陌生的場合中,遇到曾就讀同一所學校、擁有同樣興趣嗜好、旅遊過相同城市的人,很快就會產生熟悉感,話題自然而然就開啟了。
對於不擅長主動閒聊的人們,可以使用什麼方法拋出問題,引導對方回復來尋找看看有沒有共通點呢?
🟤 設計好問題
1️⃣ 封閉式問題:Yes / No 問句
以這個方式提問並非是為了要猜對答案,而是要藉由獲得資訊來延伸問題。
可以利用二選一或三選一的方式來提問,並配合其他問題交互使用,避免對方以為在被考試 😂
『你喜歡吃牛排嗎?』『我吃素』『…😅』
『你比較喜歡吃蔬菜還是肉類的料理呢?』『我以前比較愛吃肉,現在吃蔬果比較多』『噢?是什麼原因有這樣的轉變呀?』
2️⃣ 簡答式問題:填充題
對方的回答會從 Yes / No 變成一句話或更長,有機會透露更多訊息。
『你去過哪些國家?』『德國、法國、義大利』『我去年也去德國耶,你當時去那些城市?』
3️⃣ 開放式問題:申論題
作者建議剛開始可以用上面兩種問題來試探水溫,等熟了一些再使用開放式問題,以得到更豐富的資訊故事。
『你覺得歐洲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風景超美的!而且大城市蠻多美術館和博物館,我很喜歡……』
🔺 不過在提出問題時,以下兩個地方要特別注意一下:
- 避免一股腦兒拋出太多問題,這會讓對方感到壓力
- 避免關係還不到就問越界的問題,譬如年終多少、照片中那個朋友是怎麼認識的等…,如果問完才發現對方似乎不打算多說,那千萬別打破砂鍋問到底,改問淺一點的問題,平衡氣氛。
🟤 從聊天到分享心情
「你做了什麼」只是故事表層,「你是個怎樣的人」才是故事主軸。
《一開口撩人又聊心》
過多的神祕感會促成迷戀,但迷戀的保鮮期通常很短暫。
作者提到「自我揭露」是關係拉近元素之一, 適度分享自己的背景、過往及生活時,除了讓對方更認識我們之外,也會增加信任感。
當然,這個分享不是把自己被劈腿的慘況、被退學這樣的事情在第一天就全盤傾洩而出,而是透過循序漸進的揭露,從正向經驗開始分享,等到雙方稍微熟識後,再分享一些糗事、強度小的負面經驗,隨著兩人關係升溫,慢慢釋出更多。
分享適度的負面情緒或經歷有助於關係進展的地方:
- 好像讓兩個人共享了一個秘密,把距離拉近了。
- 透過親身例子,傳達出「分享這些經歷是 ok」的訊息,引導對方也分享,才有機會從不同面向認識這個人。
- 觀察對方對於聽到負面經驗時的反應,是願意用心傾聽、給予支持?還是急忙轉移問題或分析哪裡做錯了?
💡 V 型反轉
分享負面經驗時,為了避免淪為抱怨、吐苦水,
可以帶出自己是如何從這段經歷中站起來的過程,展現出不輕易被打倒、耐錯力高、願意學習等的正面印象。
🟤 有效聆聽
聆聽是與人相處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之前在看《FBI 談判協商術》裡,FBI 在與綁匪溝通的第一個步驟也是聆聽。
我們都知道愛插話、過度提問很惱人,
那相反的,怎麼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出正在聆聽呢?
- 眼神對焦(重要!重要!)
這會讓對方產生好印象,若我們覺得看對方眼神會有點不自在,可以將目光在眼眶、眉毛、鼻頭等地方緩緩移動
- 身體略為前傾(不是貼太近 😂
- 讓自己的表情呼應對方情緒
- 重複話語
挑幾個句子,重複裏頭的關鍵字,有時也可以帶著疑問語調,鼓勵對方多說一點
- 模仿字詞
找出對方習慣說的特殊用語,也和他使用同樣的,久了會形成一種共通語言
- 點頭
隨著對方說話的語氣,適度輕微點頭,但如果對方情緒強度較大,點頭可以放慢或動作較大
- 簡短回應『真的嗎?』『不錯呀』
🟤 創造話題延伸
要讓平時互動有更好的效果,話題轉換也別忘了要自然唷!
利用對話的延伸來取代另開新話題,會讓對方覺得彼此聊得來,而非因為前個話題聊不下去只好找一個新的。
找出連續性話題的機會:
1️⃣ 基本功
從對方的回應中下手,拆解每個名詞、背景與資訊。
『我上禮拜和國中朋友去玩 SUP』
國中朋友 →『你和國中朋友還有聯絡?真是難得呢!』
SUP →『好像很有趣耶!你們去哪裡划?』『Instagram 前陣子跳出很多牛奶海的照片,你有去過嗎?』
2️⃣ 找亮點
從最有印象的關鍵詞,譬如興趣、喜好等地方接話。
『我很喜歡煮東西,雖然不知道好不好吃』
煮菜 →『你都做什麼料理比較多?我最近也在嘗試簡單的食譜,下次跟你分享一下我的廚藝』(趁機製造機會)
3️⃣ 觀察力
從情緒明顯處切入,像是語調提高、說話聲音變大、表情較豐富、肢體動作明顯的地方,進一步詢問或鼓勵對方繼續分享故事
『我跟你說,我隔壁部門的老闆真的超誇張的!!』
『真的假的!他多誇張?』
4️⃣ 聯想力
聊天需要運用「發散思考」的能力,來找到更多相關聯的話題及點子,讓聊天持續下去,如果發現臨場的當下腦袋一片空白,不妨在家時運用心智圖發散思考的模式練習看看 😉
🥨 判斷友好指標
在 🥨 事前心態建立 我們提到了事前「設定合理期待」的重要性,那假設..假設..互動過程中,感覺到雙方進展似乎很超出了原本的期待,但又怕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誤會,有什麼方式可以判斷對方也在同條船上呢?
好的,現在我們可以觀察以下兩種指標
🟤 非語言友好指標
- 眼神對焦明顯增加(可能還會相視而笑)
- 表情緩和、處於放鬆狀態,笑容變多
- 對方把身體向前傾或靠近了一些,表現出感興趣的狀態,也許還有肢體不經意的觸碰機會增加(不過如果發現不小心碰到後對方明顯退縮,記得千萬別再向前靠近,這時應該要保留一定距離)
🔗 如何從腳尖判斷對方想繼續跟你聊天?看看 FBI 專家怎麼說 《FBI 教你讀心術》-身體洩露了你的大秘密
🟤 語言友好指標
- 對方主動回覆、分享更多資訊的頻率增加,且涉及一點隱私的事情
涉及隱私的事情可能是和家人的互動情形、工作地點、童年往事、糗事…(不過每個人對隱私的定義不同,也可能因認識場合程度上會有差異,還是需要個案觀察唷)
- 對方主動提問,想更了解你
🥨 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是所有關係的起點。
《一開口撩人又聊心》
回到聊天的初衷,通常都是抱持著希望話題持續下去的期待,無論上面列出幾點蠻有用的技巧,又或是市面上許多教人閒聊的書籍,作者在最後特別提到了保有「好奇心」特質的重要性。
當想要認識有趣的對象,必然要先讓自己成為有趣的人;
想要別人對自己產生興趣,同樣也要對對方抱有好奇,這個聊天才有繼續發展的可能。
🟢 對世界好奇
增加工作專業以外的經驗,累積有趣、獨特的生活經歷,打造屬於自己的豐富生活。
🟢 對自己好奇
發展興趣,增加知識與內涵,了解自己的優缺點。
思考未來想走到哪裡?想完成什麼夢想?如何朝目標邁進?並同時發覺自己喜歡的事物、發展成長期投入的興趣或專長,並讓生活多元豐富。
擁有目標或持續鑽研的興趣,會讓對方看到我們的生涯藍圖,進而吸引到擁有相似想法的人。
🟢 對別人好奇
聊天能力怎麼來的?並非天注定,而是來自後天學習、練習。
對別人有好奇心,願意與人互動才能累積經驗,不論對方是同性還是異性,是你的菜或只是一般朋友,都要抱持著好奇心聊天。
用好奇取代好感,將每次聊天當成練習、更認識對方的機會,沒有失敗只有回饋,對方的回應能幫助我們調整得更好。
Communication works for those who work at it.
John Powell 英國作曲家、指揮家
溝通技巧只在願意下功夫練習的人身上展現。
打到最後,想到近期生活中和朋友在討論「何謂上進心」的小插曲,因為當下苦思不知如何解釋,剛好隔天翻這本書時看到了作者的解答,特別想記錄一下。
蠻多時候,我們會聽到別人選擇伴侶的條件之一是「具備上進心」,有人會把上進心與高薪、高學歷畫上等號,賺越多錢的人越上進,但真的是這樣嗎?
難道沒有高薪或亮眼學歷、但卻不停止充實自己腦袋的人就缺乏上進心嗎?
所謂「上進心」,不是單指「錢途」,而是未來潛力。
《一開口撩人又聊心》
若真以結果論比較薪水、學歷的話,似乎永無止境,一山還有一山高,永遠會出現更「上進」的人;
但若是把上進心看作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的一部分,追求更好的自己、對未來的發展擁有更積極的心態,相信每個人的未來潛力都是永無止盡的。
最後補充了這個小插曲,也提供大家一個不同的思考角度,歡迎提供你們的意見或分享給身邊更多人參考 🤠
🌱 博客來試閱、購書連結:《一開口撩人又聊心:被異性喜歡,被同性肯定,不冷場、不辭窮、不尷尬、不被句點的人際互動課》
🌱 感謝你閱讀到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 Share 給你的親朋好友(一起討論有助於感情升溫唷)!讓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
Juan
這本書名看起來也不像是我會想看的書,但看完妳介紹也有興趣了!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就是最後一段好奇心的分類,「自己、他人、世界」剛好和我之前在《未來教育新焦點》讀到的不謀而合,這個思維架構真的蠻好用的!
Clare
學習如何聊天感覺好像把一件自然的事變得太刻意,
不過換一種想法,因為好奇而想要認識他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整件事情的觀點就擴展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