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走到哪,不論是搭公車途中、還是坐在星巴克用筆電,都可以聽到路人在談論股票,誇張到在家裡廚房洗碗,路過的鄰居還催促電話另一頭的友人叫他趕快進場某個 0050 成分股,把握這波賺錢機會(是有沒有這麼賺)(我也想賺一波🤨)
不過今天的主題跟股票無關,畢竟說來說去真的能夠把錢投進去的人,大多是累積了一些可運用的資金(當沖槓桿不算)(借錢也除外😆)。
會想寫這篇文章,是發現自認為理所當然的小資開源節流法,身邊的家人朋友竟然不知道、或是嫌麻煩不想做,白白損失了賺小錢的機會。這裡我將依照發生在自身經驗的先後順序列出 3 個步驟,沒有錙銖必較、極端節省,卻仍然可以在生活中慢慢累積財富,並替自己賺進零用錢 🎉
閱讀重點
Step 1 把錢花在刀口上
🟢 列出消費清單
平常我會在手機上開一個待買清單紀錄未來會使用到的生活日用品,等到累積一定量之後再上網購買,除了避免分批訂購的不足額運費之外,也減少平時腦容量被這些購物清單佔滿。
🟢 留意折價券、折扣碼訊息
對於長期使用的購物網站,我會訂閱他們的電子報,如果剛好要買東西,就會留意一下輸入折扣碼拿優惠之類的訊息。另外現在也蠻多網站祭出首購折扣、加 LINE 好友獲得折扣碼等等,不無小補。
列出一些自己常用的方式:
▸ momo 結帳時可選擇使用折價券,有時價格可以更便宜
▸ 屈臣氏官網 / App 下單輸入折價序號現省 $50
▸ KFC 推出網路折價券享有組合餐優惠價、麥當勞報報 app 定時抽折扣
💡 但別忘了,取得折價券的目的是為了在必要開銷上節省花費,而不是讓自己多一個藉口來花錢唷!
🟢 Shopback 曉寶返現
這個網站是我最常用的,無論要去家樂福線上購物、奇摩購物或是在 Agoda 或是 Booking 訂房前,我都會先從這網站上使用他們提供的連結下單,只要在購物完成且沒有刷退的情況下,一、兩個月後 Shopback 會根據購物當時承諾返回的比例回饋到你的帳戶裡,等累積到 $200 就可以申請賺進自己的戶頭囉!
💡 這裡我會更推薦 Agoda 或是 Booking 愛用者使用 Shopback 連結訂房,平時回饋比例約 6% 不等,但每隔幾周就會有促銷把回饋調高到 12%呢!
Step 2 建立記帳習慣、並定期檢視
學生時期還沒有這個習慣,都是靠月初從戶頭提領固定金額的吃飯錢,提早花完就知道那個月開銷太大了 😂
上班後發現會計單位對於每一筆錢的流向非常重視,決定幫自己建立收支明細表,並在手機下載記帳軟體,追蹤每月花費金額。前期我會強迫自己每一筆費用無論多小都要記錄,畢竟每次上班買一杯便利商店咖啡,一個月下來就將近一千塊了呢!
後期隨著儲蓄觀念慢慢建立起來、為了健康減少手搖飲料消費次數之後,原則上低於 $50 的金額我就會讓它眼不見為淨。
對了,除了記帳以外,最重要的是紀錄每月、每年存下了多少錢,在年底總清算時思考哪些錢是必要開銷,哪些又是跟風潮流買了不實用的產品,有檢討就會有進步,也更能夠理解自己花錢的習性 🤓
💡 這是我使用六年的記帳軟體 Expense Manager,畫面簡單但功能足夠
💡 如果不確定該如何設計自己的記帳方式,可以參考 柴鼠兄弟 ZRBros 「滿月記帳法」教學影片,還可以下載他們製作的 Excel 檔唷!
Step 3 善用金融工具
🟢 信用卡現金回饋
現在 YouTube、Podcast 爆炸的時代,各式各樣頻道都有,自從關注 Shin Li 開始(YouTube 及 Spotify 連結),幾乎不用再自己默默比較哪家信用卡回饋最高、或是暗藏了什麼玄機,Shin Li 已經幫大家做完所有功課,分析哪些族群或個性的人適合辦什麼卡,超級佛心!
🟢 新戶回饋金、推薦獎金賺好賺滿
我最喜歡在預知要刷某筆大額款項之前(機票、課程學費等必要開銷),選一間不曾辦卡過的銀行申請信用卡,畢竟都要花錢了順便賺個新戶回饋金可以減少罪惡感。
另外,如果我覺得哪張卡很實用,也會推薦家人一起辦,目前許多銀行都可以申請推薦連結,通常搜尋「銀行 + 推薦連結」就可以快速找到了。
💡 建議想賺現金和新戶回饋的人,要花一點時間管理信用卡唷,因為常常會有一些眉眉角角,譬如要登入網銀一次、綁定數位帳戶或者設定電子帳單等等,如果不小心忘記了可能就拿不到高額回饋囉~
💡 這邊推薦一個網站 Money101,使用它的連結辦卡有時候會比直接從銀行官網辦拿到更多新戶回饋!
🟢 網銀高利活存
我的作法是領到薪水就手動轉入有台幣高利活存的網銀,這幾年來發現如果存外幣有時候會賺了利息卻損失匯差,特別是美元及人民幣匯率往下跌的時候,建議如果沒有急需外幣的話,領台幣利息會是比較保本的選擇。
目前期待金管會許可設立的純網銀 - 將來銀行、LINE Bank 以及樂天國際商銀上線,希望到時眾銀行都祭出高利活存的活動,不然現在這種定存利率,都不知道在存什麼意思的啦 😩
結語

回想起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羨慕那些月入十幾萬、對犒賞自己毫不手軟的人,吃大餐、買高級配備都不用省吃儉用,但隨著工作年資增長、再加上遇到今年的疫情,才發現光鮮亮麗的背後,其實隱藏著面對存簿數字逐月下降,信用卡帳單繳費在即的煩惱。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又再思考了一次儲蓄的意義,個人認為最重要就屬「Step 2 建立記帳習慣、並定期檢視」,同時再搭配大量閱讀財商書籍,更能夠明確掌握金錢流向卻又不過分拘泥於數字的金錢觀。
或許有些人認為省錢是窮人的思考方式,開源才是真正創造財富的方法。這議題實在太深奧,需要拉長時間維度客觀比較,因為自己目前也還在累積人生經驗的路程當中,所以就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作者-羅伯特.清崎的智慧作為本篇所要傳達的理念 😊
It’s not how much money you make, but how much money you keep, how hard it works for you, and how many generations you keep it for.
重要的不是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存下多少錢、它多辛苦地為你工作,並且傳承了多少代。
Robert Kiyosaki 羅伯特.清崎,《富爸爸.窮爸爸》作者
🔗 延伸閱讀
- 儲蓄之外,也別忘記開源唷-我的美股投資真心分享
- 找對適合自己的賺錢方法-《順流致富 GPS》
- 這個堪稱詐騙的書名,卻讓我甘願受騙-《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就留個言讓我知道吧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