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重點
🥨 本書簡介
隔了一段日子才發文章,因為我允許我的生產力放了個長假,也重新拿出塵封已久的背包飛了一趟東南亞,享受熱帶的溫暖陽光。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是讀書會夥伴天空閱讀人在年初捎來的一份禮物。(謝謝 Captain Juan~
這本書讓我想起《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本也是呈現心理諮商過程的書籍。兩本書雖然焦點都在諮商對話啟發了當事人一連串的心境轉折,但不同之處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作者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讓讀者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看著故事中的心理諮商師蒼鷺,引導主角兼憂鬱的當事人蛤蟆,深入探索他的童年記憶。
你會跟著蛤蟆回顧他的一生,看著他從過去與父母的關係中認識了自己成年後的行為模式,找出 pattern,發現破解的唯一途徑,最終領悟到人生原來可以活出不一樣的「劇本」!
如果你們有個無憂無慮的彩色童年,我真心替你們感到開心;但如果童年曾經有過一些灰暗記憶,也不要緊,看看蛤蟆如何透過蒼鷺的指引,使他決定與小時候的自己和解,揮別憂鬱、邁向新的目標 😊
🥨 我們的童年
🟤 童年經驗對我們人生有的巨大影響力
從出生開始,我們生命就和兩個大人(當然,也可能是一個)綁在一起。這些照顧者比起嬰幼兒的我們巨大很多,又握有掌控權,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依賴他們、適應他們的每一個情緒。
嬰幼兒時期雖然無法理性或有意識地思考,但為了生存下去,我們會從經驗中學習並發展出一套行為模式來面對父母或他人。接下來的成長過程中,這些行為模式逐漸成為自我的核心,很大程度影響了我們往後人生的每個選擇與反應。
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即使是成年人的我們,遇到某個與幼兒時經歷的類似場景時,就會激發出過去學習到的行為模式,那些感受與行為讓我們自動進入兒童狀態做出反應。
在意識到童年經歷對往後人生有著多麼深遠的影響後,我開始練習在每次情緒起伏較大時記錄當下的事件,以便在平復後倒帶回小時候找尋相似的場景。
前陣子,我解開了一個從未想過的情緒連結,有關於「等不到人」所產生出來的強烈焦慮與憤怒感。
只要我和某人約好時間,當我準時到現場然後才臨時接到對方通知會晚到,這種情緒就會蹦出來。雖然我知道當下我能做其他事,譬如看電子書來打發時間,但心中就是有一股難以言喻的怒火,無法透過轉移注意力澆熄。
一直以來,我以為我生氣的點只是「對方明明知道趕不及卻沒有提早告知,真是不尊重我的時間!」這樣而已。剛好前陣子這個情緒又再現,我抓住了這次機會嘗試回想童年的畫面,看看有沒有辦法找出導致我怒氣的原因,然後我發現了,是一段幼稚園時期的記憶。
小時候父母因為工作關係常常加班,導致我經常是幼稚園最後幾個被接走的小朋友。
某一次,他們遲遲沒出現,平常和我作伴的小女生也先被帶走了,我望著逐漸轉黑的夜色,那時園區裡只剩下一位老師,她關了所有的燈帶著我離開幼稚園。
走幾步路之後,好像有聲音在喊我的名字,老師停了下來。是一台熟悉的野狼,還有父親載著母親的身影,終於,幼稚園的我總算也和其他同學一樣被接回家了。
成長過程中,我從來沒刻意回想,甚至在家中長輩提起這段經歷時,我好像也沒特別的感覺,我以為那時還太小不會在意。
但其實,幼稚園等不到爸媽的焦慮與失落感已經悄悄地在小小心靈中烙下痕跡。即使脫離童年幾十年,再次遇到相似的場景,那種等不到人、害怕被遺棄的感覺還是會出現,只是它被成人的我包裝成了憤怒,保護幼稚園的我不再受傷。
了解你的童年就是了解你自己的關鍵線索。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 賦予童年記憶新的意義
書中,在蛤蟆憂鬱又沮喪的期間,盛氣凌人的老獾不請自來到蛤蟆莊園要他主動退出小學董事會,理由是蛤蟆已經好幾次開會缺席,應該由老獾自己來擔任。老獾甚至還背著蛤蟆跟牧師講好如何不經過選舉就能補那個缺額,只需要蛤蟆寫個辭職信。
蛤蟆心理氣炸了,覺得老獾真是蠻橫又愛羞辱人;但另一方面,他也認為老獾說的不無道理,學生權益應該由老獾這種「德高望重」的人處理。
蛤蟆覺得很難受,老獾總是有辦法讓他覺得自己不夠好、沒能力。在老獾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父親的影子,那個對他要求極為嚴格、一天到晚批評他的父親。
蛤蟆氣老獾,也氣自己。
『為什麼你一再落入難堪的狀況,最後總讓自己覺得很蠢,讓別人佔盡優勢,讓你再一次感覺像回到小時候那個可憐弱小的自己?純粹是因為運氣太差,或者過程中你以某種方式和對方共謀了這件事?』蒼鷺問。
(共謀:偷偷地或無意識地配合對方,來造成自己的不快樂。)
蛤蟆回想,確實他過去總是有一種感覺,好像每個人都在挑他的毛病,對他很苛刻,使他常覺得自己不夠好,特別是在他嚴厲的父親面前,他總是覺得自己很沒用。
經過幾次諮商並且完整的檢視他的人生後,他發現了其中的關連性。
蛤蟆意識到他似乎依循著童年的經歷,選擇了一個能讓他擔任悲慘、沒用的人的角色,而潛意識某種程度也幫了他一把,好讓他能夠照著劇本演出,繼續譴責、哀怨其他人。
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看到的不一定都是喜歡的樣子。從現在的你變成你想成為得自己,必然要經歷行為與態度的轉變,這些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勇氣與毅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心理師蒼鷺說,所有情緒都是自己的選擇,無論是生氣或悲傷。其他人或許會試著影響你、說服你,但歸根究柢,還是自己決定與選擇要有什麼感覺。
人生劇本也一樣。
闔上這書本前,蛤蟆已下定決心打破童年延續的因果循環,擺脫悲慘的束縛,成為自由的自己。
🥨 寫在最後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推薦序中,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寫道:
讀完全書,你會知道,心理諮商不是個愉快的對談過程;你可能要去觸及那些令你感到痛苦的情感、想法或回憶。
然而,你願意投入越多,你越能從心理諮商中獲益。
雖然我還沒嘗試過諮商,但在認識心理學後,我真心地感受到揭開過去不那麼美好的記憶,認識它、面對它、接受它所帶來的收穫,遠遠超越把它埋藏在時光的洪流裡。
在開始練習與童年時期的自己和解之後,那些揮之不去的惡夢開始瓦解,我變成了掌控劇情的導演,改寫著過去的劇本。
最後,
拍拍我們的肩膀,感謝自己活到了現在,讓童年的經歷成為我們的養分,創造接下來的彩色人生吧 🌈🥰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想看看本書的話,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至博客來網站,我將獲得小額回饋,而你的支持就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
👉 點擊試閱或購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 感謝你閱讀到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 Share 給你的親朋好友(一起討論有助於感情升溫唷)!讓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