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重點
🥨 本文重點
在上一篇《輕鬆駕馭意志力》-抵擋不住誘惑?從自我覺察開始!文章中說明了「意志力是什麼」以及「意志力的秘訣」之後,這篇將點出實際可執行的 5 項意志力強化訓練,並佐以書本提及的實驗研究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對這個議題有興趣但又沒時間看書的大家,不妨參考這支作者凱莉.麥高尼格(Kelly McGonigal)在 Google 演講的影片。
5 項意志力強化訓練:
1️⃣ 鍛鍊你的生理機能
2️⃣ 放下罪惡感、保持好心情
3️⃣ 加強與「未來的自己」的連結
4️⃣ 想像失敗
5️⃣ 觀察體內衝動的起伏

The Willpower Instinct 點我試閱
🥨 5 項意志力強化訓練
1️⃣ 鍛鍊你的生理機能
① 充足的睡眠
根據科學研究,睡眠不足對大腦造成的影響就等同於輕微中毒一樣。
這是因為疲憊時,我們的細胞比較不容易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在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身體感到精疲力竭,但身體與大腦當下又急需能量,這就會使我們難以抑制衝動,造成很多人可能會出現加班到很晚回家狂吃垃圾食物、熬夜的隔天吃下兩倍份量早餐與咖啡的情況發生。
② 調整飲食、持續運動
血糖不穩定會大大影響我們的情緒及疲累程度,書中建議從飲食開始調整,多攝取天然食物,找出讓自己身體最有活力的組合。
運動可以增強腦力及意志力,而且運動習慣對於提升意志力幾乎有立即見效的能力!
③ 適度的休息、冥想
每天抽空讓自己真正放鬆(不是喝杯紅酒、吃大餐、玩手遊這種唷),讓大腦停止規畫未來或分析過去,可以平躺,做幾次深度呼吸,好好放鬆身體每個部位 5~10 分鐘,特別是在自己必須要應付巨大壓力時,更需要找到時間讓腦袋歸零。
④ 鍛鍊意志力肌肉
自制力就像肌肉一樣,用多了會感到疲乏,但經常鍛鍊則可以有效強化。
可以訓練大腦從培養小地方的意志力開始,讓大腦習慣在行動之前暫停一下,有助於在重要時刻讓意志力派上用場。
🛠 平時小練習:
- 強化「我不去做」的意志力:坐時不要翹腳、使用非慣用手吃飯或刷牙
- 強化「我要去做」的意志力:要自己每天固定做某件事(養成新習慣)、每天冥想五分鐘、每天在家找出一件需要丟掉或回收的東西
- 強化「自我監測的能力」:紀錄使用手機的時間
2️⃣ 放下罪惡感、保持好心情
壞心情會導致屈服
大腦在我們有負面情緒(生氣、悲傷、自我懷疑、焦慮)的時候最容易受到誘惑影響,因為當它發現面臨壓力時,會進入尋求酬賞的狀態,指引我們走向它認為會使你快樂的事物,而此時任何遇上的誘惑都會變得更加誘人。
一項 2009 年的研究發現,香菸外包裝上的警語會增加吸菸者的吸菸衝動,因為這種焦慮(特別是當人們被提醒到自身的死亡時)會引起吸菸者的大腦尋求紓壓管道,也就是-繼續抽菸,而且包裝上的圖片愈可怕,吸菸者抽得愈兇的情況。
放下罪惡感,讓我們更強壯
許多人(包含我自己)都有一種罪惡感能督促我們達成目標的誤解,但根據實驗發現,
寬恕,才是關鍵。
以自我寬恕的觀點來看待失敗,比起使用自我批判的觀點,人們會更有可能正視失敗的問題、承擔失敗的責任,而且也比較願意從經驗中學習、敞開心胸接受別人的意見。
失敗時,原諒自己,用更為憐憫的觀點看待挫敗,比起屈服於罪惡感,這將能有效提升我們的意志力。
要避免壓力導致意志力喪失,我們需要找到真正令自己開心的事,不是虛幻的酬賞承諾,也不是空泛的改變承諾。
《輕鬆駕馭意志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
3️⃣ 加強與「未來的自己」的連結
沒有特別訓練時,人們會把「未來的自己」當成陌生人,這會引起腦袋無法做出準確預測,導致人們容易受到誘惑和拖延。
書中提到,會有這個心態是因為當我們在衡量眼前與未來的報酬時,大腦對於這兩種選擇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眼前的報酬會觸發早期而原始的獎勵系統,以及由多巴胺所引發的慾望;未來的報酬並不會啟動這個獎勵系統,因為其價值是由較晚才發展而成的前額葉皮質所分析的。
這兒就要提到一個現象-「延遲折現」(delaying discounting),當人們所需等待報酬的時間越長,該報酬對個人的價值就愈低。即使是短暫的延遲,也可能大幅降低我們所認定的價值,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會寧可犧牲未來的幸福以換取眼前的快感,就像棉花糖實驗中,那位還沒等到實驗人員轉身就直接咬一口棉花糖的小女孩一樣 😂
如果我們想要叫自己延遲滿享樂,前額葉皮質就必須克制眼前報酬所帶來的刺激,
這聽起來好像很困難?
其實不會,因為要讓誘惑的影響達到極限,報酬必須近在眼前,只要我們巧妙的讓自己與誘惑保持距離、無法看見,大腦的自制系統就會立刻再度佔上風。
🛠 誘惑當前的思考步驟:
- 當受到誘惑、想做出不利於長遠利益的決定時,請想像自己為了換取眼前的報酬,必須放棄未來可能獲得的最佳報酬。
- 想像自己已經獲得未來的報酬,未來的自己正在享受自制所帶來的成果。
- 接著問自己是否真的想放棄未來的報酬,以換取眼前短暫的快樂?
4️⃣ 想像失敗
想像「未來的失敗」比想像「未來的成功」更能讓人在現階段有所警惕。
一個實驗是這樣子的,針對兩組平時都沒有運動習慣的女性,其中一組實驗人員請她們每日想像並記錄「我在什麼時間點會不想運動?」「拖延不去運動的藉口是什麼?」「如果拖延症發作,我會怎麼做?」,而對照組則每天聽「加油!你做得到」「運動對身體好!」這類話語。
實驗結果發現,找出所有造成運動失敗的理由的那組女性,比起只聽激勵口號的對照組來說,足足增加了一倍的運動量!
為什麼會這樣?不是很多心理學概念都叫我們要保持正向、相信自己嗎?
確實,我們需要樂觀,想像未來健康、富足、成功,但同時也需要帶點悲觀,預先找出可能發生的最糟情況,擬定應對計畫,以便臨危不亂,提高長期勝率。
5️⃣ 觀察體內衝動的起伏
壓抑想法、情緒和渴望會造成反效果,使自己更可能去想、去感覺或去做最想避開的事。
(這跟「家長越是禁止談戀愛,小情侶越是破除萬難也要在一起」的概念有點相似😂)
如何解決誘惑念頭不斷浮現的困擾?
只要放棄控制不想要的念頭或情緒,它們便不再控制我們,只要說出這個壓抑的念頭,那個念頭便不再這麼強烈,而且也比較不會侵入意識,
准許自己擁有某個念頭,反而能降低這個念頭的浮現率。
🛠 揮別誘惑念頭的 5 個步驟:
- 充分感受,但不要每個想法都相信
腦中浮現負面想法時,先注意到這個想法,感受身體的反應,接著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想像這個念頭逐漸消失或飄過。
- 接納渴望,但不必順從渴望
渴望出現時請接納這個感覺,先別立即轉移注意力或加以反駁。
- 覺察內心的衝動如何變化
留意身體的感覺,將這股衝動想像成浪潮,努力度過而不要試著擺脫或順從。
- 回想自己的目標
能夠拒絕誘惑的方式就是回想你的初衷,也就是你設定目標的動機、你有多強烈想要達成這件事情。
- 轉換想法,把「我不去做」改成「我要去做」
像是,
『我不要遲到』→『我要第一個到』『我要提早五分鐘到』
『我不要晚睡』→『我要在睡前半小時把網路關掉不使用手機』
🥨 讀後心得
最後我想分享閱讀《輕鬆駕馭意志力》帶給我的新啟發,
在上面文章 3️⃣ 加強與「未來的自己」的連結 中 ,作者提供了一個 idea 讓大家可以更加深這個連結感的方式,那就是:
從未來的角度寫信給現在的自己!
以前曾經寫過幾封信給 1 年、 3 年後的自己,也寫過夢想中 20 年後的生活,
不過這兩者的角度都是從「現在」出發去做目標設定,但如果嘗試反過來,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推「現在」,
整個情況就會變成『我現在該做什麼?怎麼做?』才能夠達成目標,一種以終為始的概念!
『我感謝年輕的你努力早睡、運動、堅持多吃蔬果,讓我現在可以健健康康的環遊世界,不用擔心身體負擔與醫療支出。』
『我認為你當初控制消費慾望是正確的選擇,讓我現在能夠享受財富自由的威力。』
當自己在打出上面這兩句話的時候,瞬間覺得非常有感,好像有某種神奇電流通往全身,跟幻想未來夢想那種興奮但又有點模糊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推薦大家可以練習看看,增加與未來自己的連結感,也謝謝這本書帶給我新發現,讓我近期待辦事項又新增了這條:寫信給現在的自己 🥰
The future depends on what you do today.
Mahatma Gandhi
你的未來取決於你今天做了什麼事。
🔗 延伸閱讀
🌱 博客來試閱、購書連結:《輕鬆駕馭意志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
🌱 感謝你閱讀到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 Share 給你的親朋好友(一起討論有助於感情升溫唷)!讓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