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前面
一年前無意間在 TED Talks 點擊到 Marisa Peer 這場擁有三百多萬觀看人次的演講影片,看了第一次覺得有趣,感覺和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欺騙大腦的道理有幾分相似之處。
過去我總是非常畏懼拿麥克風發言,即便只是在台下發表意見,還是會讓我想到心跳就加速、極度不自在。前幾個月參加一場課程時,不小心被選為小組長,得把整組的討論內容整理給班上的同學聽,這時想到 Marisa Peer 演講重點之一「精準告訴腦袋你想要達成什麼」,所以在等待輪到我開口的過程中,心中不停地跟自己信心喊話,說也奇怪,拿到麥克風的瞬間似乎也沒有過去那麼糾結,還完整把資訊都表達清楚!
雖然以下要分享的這 4 個原則不是什麼超級新穎的觀念,但絕對值得大家身體力行看看 😊
🥨 講者簡介
Marisa Peer
Marisa 是一位心理治療師,曾被世界最大的男性雜誌品牌 Men’s Health 譽為英國最佳心理治療師(Best British Therapist),在過去 30 多年的經驗中廣泛地協助不同人群,她的客戶涵蓋皇室成員、明星、演員、奧運選手及 CEO,而她也因此開發出被稱為「顛覆人生」(life-changing)的獨特療法。
Marisa 曾在洛杉磯催眠培訓學院(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催眠培訓機構)學習催眠治療,最初她研究飲食失調和體重相關的問題,在洛杉磯及倫敦開設診所。後來 Marisa 也開始深入其他專業領域,包括不孕症、恐懼、怯場、自卑、自信、人際關係、職業、成癮和童年問題。她創立「我足夠了」(I am enough)運動,並於 2015 年開發了全新的療法——快速轉化療法(Rapid Transformational Therapy, RTT),因其強大的效果而在全球得到認可。
Marisa 除了經常於各大電視節目及 podcast 受訪演講外,她同時也是一位暢銷書作者,著有《I am enough》、《Tell Yourself a Better Lie》等 7 本書。
🥨 4 個原則「操控」大腦
1️⃣ 精準告訴腦袋你想要達成什麼
Tell your mind exactly what you want, use detailed, descriptive, positive, powerful words.
Marisa Peer
我們的腦袋很聰明,它會選擇最符合我們利益的事情去執行。而它也會認真聽嘴巴說了什麼話,從我們使用的每個字去展現出所對應的行為。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沒有達到某項目標,或是有一些我們不想要的行為產生,這可能代表沒有好好與腦袋進行融洽的合作。
假如我們說「這個考試真是難死我了」、「我快被成堆的文件壓垮了」、「我的老闆真是場噩夢」、「我承受不了了」、「我無法跟壓力共存」,這等於是在告訴腦袋「我不想做了」,當腦袋接受到這樣的訊息,它就會驅使身體做出逃避、拖延的行為,而非盡力去達成目標。
如果說出『好想要躺在床上一個禮拜,脫離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最好是可以放一整周的假期在家耍廢』,猜猜看腦袋會做出什麼反應?
它可能會想說『啊!主人想要在家一個禮拜嗎?那就給他一個流感好了!』
又或者說『我好害怕下週三即將到來的簡報,希望能逃離這件事。』
沒錯,腦袋這時就會開始運作『好呀,何不給主人一個偏頭痛,或是拉肚子?』
雖然上面的例子聽起來有點好笑,但 Marisa Peer 告訴大家,這就是我們腦袋真實的運作機制。
Marisa 曾參與過拍攝海軍訓練過程的電視節目,她觀察到這些人之所以能在又黑又冷、狂風暴雨、充滿爛泥巴的險惡環境中負重爬山,主要原因是海軍們邊爬山邊唱著歌。
因為唱歌對多數人來說是件快樂的行為,當軍人們試圖傳達給腦袋「我現在很快樂」的訊息,腦袋就會理所當然認為「主人享受這個訓練,所以他得堅持下去」!
下次想要脫口而出『這太難了、這好花時間、我完成不了』這類 negative 言語時,記得,你的腦袋也在聽你說話唷!
2️⃣ 把這件事與「愉悅」做連結
Link massive pleasure to getting that.
Marisa Peer
我們的腦袋本能地會帶我們走向快樂、遠離痛苦,這說明了為什麼過去的部落族人能透過避開痛苦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假如我們吃下去某個食物而感到不舒服,腦袋會自動把這個食物與痛苦做連結,未來當我們再看到它時,就會跳出上次不舒服的記憶;又或者遇上讀書、公眾演說就覺得萬般痛苦,當未來再遇到這些事腦袋就會自動釋放出「快逃」的訊息。
Marisa Peer 在治療毒品上癮者時,她發現許多人(不少好來屋大明星在內)不惜使用針頭幫自己注射毒品,雖然打針是一般人敬而遠之的事情,但正因為上癮者們把打針和產生「愉悅」做連結,導致他們無法戒掉毒品。
回到前一個海軍訓練的例子,想讓自己完成某件任務,除了釋放訊息(唱歌)告訴腦袋外,第二步就是把這件事(訓練)和「愉悅」做出連結,鼓勵我們的腦袋本能地反覆執行下去。
3️⃣ 改變你的藍圖、改變你的說法
Change the picture, change the word.
Marisa Peer
我們對任何事的感覺最終都能歸結為兩件事:我們腦海中描繪的畫面,以及我們對自己說的話。
現在我們來嘗試 2 個簡單實驗:
實驗一
閉上你的眼睛,想像你正握著一顆大又多汁的檸檬,將手伸到胸前的高度並慢慢把檸檬移動到靠近嘴巴的位置,你每吸一口氣都能聞到檸檬散發出來的香氣。
現在張開你的嘴巴,大口咬下這顆多汁的檸檬,並且在口中咀嚼。
這時你的嘴巴應該瞬間充滿唾液。
實驗二
把左手舉到胸前的位置,伸出食指,然後將手臂以平行畫弧的方式往後轉,轉到你覺得卡住無法再下去的時候,轉過頭記住食指指的方向。
接著閉上眼,告訴自己「我還可以再多轉三分之一的距離」,重複上面的動作。
這次當你看向食指的時候,會發現竟然比第一次的位置再更遠了些。
即使你沒有看到檸檬,只靠著腦袋想像自己在咬它,但顯然你的身體並不在乎,還是直覺地分泌唾液。
你以為你的手已經轉到了極限,但只要你告訴自己還可以再更多,你就真的可以超越自己!
4️⃣ 把不熟悉變得熟悉
Make the familiar unfamiliar, and make the unfamiliar familiar.
Marisa Peer
我們的頭腦喜歡熟悉的事物,它被編寫成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熟悉的內容。
但是如果你想要的是成功,那麼你必須把不熟悉的事情變的熟悉,把熟悉的事情變得不熟悉。
通常腦袋「熟悉」的情境是拖延、不想努力、懷疑自己、在公開場合感到不自在等,但你得把這些變得「不熟悉」,然後把努力、相信自己這些植入腦袋中「熟悉」的區塊。
I knew I was destined for great things. People will say that kind of thinking is totally immodest. I agree. Modesty is not a word that applies to me in any way – I hope it never will.
Arnold Schwarzenegger 阿諾史瓦辛格
我知道我注定要做偉大的事情。
人們會說,這種想法非常不謙虛,我同意。
謙虛這個詞在任何層面都不適用於我——而我希望它永遠不會。
It’s lack of faith that makes people afraid of meeting challenges, and I believed in myself.
Muhammad Ali 傳奇拳王阿里
缺乏信心讓人們害怕迎接挑戰,但我相信我自己做得到。
這兩位名人在講這些話的時候,並非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最厲害,而是透過相信、激勵自己來促使他們有紀律地執行辛苦地訓練,而最終讓自己達到心中的目標。
最初,你建立起你的信念,然後你的信念造就你。如果你相信自己,其他人也會相信你。
當你把你的思想延伸到一個新的維度之後,它永遠回不到過往的侷限,因為你的潛力會隨著你向目標邁進而跟著擴大,而你甚至不會知道你的潛力在哪裡。
最後,我們再重新複習一下這 4 個原則:
#1 精準告訴腦袋你想要達成什麼
#2 把這件事與「愉悅」做連結
#3 改變你的藍圖、改變你的說法
#4 把不熟悉變得熟悉
讓我們時常用這 4 個方法來激勵自己,跳脫舒適圈,把挑戰當成日常吧!💪🏿💪🏿
🌱 感謝你閱讀到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 Share 給你的親朋好友(一起討論有助於感情升溫唷)!讓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
Leave a Reply